黑河市第五中學秉持“立德樹人、心育先行”教育理念,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身心健康、護航茁壯成長的有效途徑,納入常規教學內容。積極實踐探索以“五老”專業團隊建設為基礎、精準服務為特色、協同共育為支撐的“三為一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在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
筑基固本,建設專業化工作團隊
進入新世紀,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生活快速變革,各種壓力交織復雜,初、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為有效解決這一特殊難題,學校從加強領導、建設隊伍、持續投入、構建體系入手,夯實基礎、筑牢根基。一是納入教學日程。2011年以來,根據問卷調查和班主任老師反應,校領導了解到本校有心理抑郁、心理障礙情況的學生呈逐年增加和高年級比低年級比率升高的趨勢。校黨總支十分重視,組織人員深入調研,黨政聯席會議決定成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并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常規教學內容。二是建設復合型師資隊伍。校領導選擇責任心強、善于做學生思想工作的王海燕、趙衛平兩位老教師擔當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和學生心理健康疏導工作。在對班主任普遍培訓的同時,通過傳、幫、帶培養骨干心理健康教師。團隊教師年均接受專業培訓超80學時,通過“案例督導+同濟互助”的成長模式,團隊專業能力持續提高,累計處理危機干預案例23起,個案咨詢轉化率達92%。目前專業團隊由8位具備國家二級、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兼職老教師組成,形成了“專職引領+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智能化硬件設施。根據實際需要,學校克服經費不足困難,投入專項資金建成100平方米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設置個體咨詢室2間、團體輔導室1間、沙盤治療室1間。其中智能宣泄系統年均使用超200人次,心理圖書角藏書400余冊,建成"測評-干預-追蹤"的閉環服務體系。四是建立防范校園欺凌系統。通過法治宣傳教育,樹立團結友愛新風,開展結對互幫互助,組建“小哨兵”隊伍,實行公安民警與校保安聯動執勤,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及時化解同學間矛盾和制止欺凌行為。
精準施策,構建全鏈條心育工作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須精準施策,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科學性。一是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學校把“一切為了學生健康,一切為了學生發展”作為教學最高宗旨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牢記在心、付諸于行。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每位教師認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和訓練,調節學生的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強化育心效果。二是建立動態規范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每學年開學之初,為初中新生建立心理健康基礎檔案。根據學生填寫的內容,由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分析評估,針對部分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咨詢師做好詳實咨詢記錄,找到有效的解決對策,為日后的工作提供方向,并繼續做好學生的心理跟蹤調查。三年來,為1400名在校生建立個性化心理檔案。(運用SCL-90、MHT等專業量表進行三級篩查),形成高關注群體(3.2%)、中等關注群體(12.5%)、普通群體(84.3%)的分級管理機制。三是建立共同研討,團結互助氛圍。 9月份開學,學校8名有心理咨詢資質的心理健康教師,每周一上午作為集體備課時間,這樣每一課時都有明確的主題。每周四利用三、四節課時間,組織班主任、科任教師,除了認真、細致地研究、探討《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外,還進行了各類卡牌的培訓,形成共同教研、共同提高、共克難題、團結互助的氛圍。四是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化服務平臺。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3年6月開始,學校籌備并建成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室。內設心理活動室、宣泄室、放松室、談心室和檔案室,并配備了完善的心理咨詢設施。學校設立實體心理信箱、線上心理微課,由王海燕、藏越等心理教育專家授課或解答,年均接收個案咨詢100余人次。同時建立心理咨詢熱線,幫助來自全市不同學校的學生解答一般心理問題。五是開展針對性教育和減壓疏導。在非畢業年級設置雙周一節心理健康課。如在初一安排“認識心理健康”課,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認識自己、調節情緒;在初二、高二開設“怎樣進行異性交往”等課,在學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針對初三、高三畢業班學習壓力大,心理負擔重的實際,開設放松訓練課程和“如何復習迎考”為內容的團體心理輔導,幫助畢業班學生減壓釋負,以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面對考試。2014年至今,為8254名學生進行了團體心理輔導。高考成績也得到逐年提升,其中接受咨詢的學生高考成績提升達200分以上。六是實施教師關愛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比心、以心換心、以心潤心的勞心工作。在幫助同學排憂減壓的同時,也需要自我減壓,領導關懷,情緒紓解。為此,學校建立教師心理健康支持系統,每學期開展班主任減壓工作訪2次,創新“正念冥想”“團隊輔導”等形式,幫助專業心理教師和班主任解壓。
協調配合,構筑攜手心育共同體
做好心理健康疏導工作需要多方配合,共同發力。一是學校規建生涯教育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根據年級不同、身心發育不同,設計不同的教育內容、心教模式。高一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對每個學生完成霍蘭德興趣測評;高二實施選科指導,開發"學科-專業-職業"三維模型;高三進行志愿填報指導,配備4名高考志愿指導師。2023級新生選科適配度達89%,較改革前提升27個百分點。針對初高中學期不同,開設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如角色扮演、情景體驗、討論分析、談話溝通、行為訓練、心理陳述等方式方法,培養正確的思想道德情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面對學習壓力、生活壓力、情感壓力。二是建構心理健康預警系統,早發現、早干預。2021年建立“心理小哨兵”制度。在每個班級中選2--3名身心健康、心理素質好、人緣好的同學擔任心理觀察員,發現那位同學情緒不正常,及時報告班主任。當年培訓學生心理觀察員68人,五年累計培訓363人,形成“校-班-組”三級預警網絡。2024年成立“心語”心理社團,吸納社員40人,開展“壓力管理訓練營”“溝通魔法課堂”等主題活動12場。編排原創校園心理劇《改變》,獲市級心理劇大賽二等獎。通過生動形象演出和學生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體驗生活、感受快樂、排解憂郁、釋放壓力、促進健康。三是建立重點學生家訪制度,攜手解開心結。建立家長微信群,老師家長經常聯系,及時溝通,交流情況,協調方法,解決問題。2024年累計家訪82戶,家校溝通滿意率達98%。四是開展家長培訓,提高家庭教育科學化水平。通過家長會、專題講座,給家長進行關于孩子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培訓。組織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沙龍,與家長共同探討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學校多次安排“五老”王海燕老師、張明華老師、臧越老師等團隊成員到第二小學、第六小學等黑河城區內小學為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將心理健康教育輻射到全區。五是建立聯動心育機制。從實際需求出發,建立班主任-心理教師-校醫-家長的四方聯動機制。班主任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介入。心理教師本著“學生健康我健康,學生幸福我幸福”的理念,用真心、真情、真愛感化同學。校醫參與個案分析,界定學生心理問題程度。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做好情況反饋,情緒疏導,關愛溫暖工作,形成同心協力,攜手共育的合力。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