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關工委小海燕記者團來到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在這里尋訪抗戰足跡,緬懷抗日先烈。
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坐落在賈汪風景秀麗的臥龍潭生態園內,它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00平方米,紀念館青瓦白墻,莊嚴肅穆,樸素自然,呈漢式建筑風格,舘前用紅色泉水石壘砌的藝術品狀如雄獅,寓意東方雄獅不可欺辱。
運河支隊老戰士后人,紀念館副館長胡軍英帶領大家走進紀念館,她向小記者介紹了當年運河支隊的情況。她說1940年元月,八路軍115師到達山東以后,將活動在運河兩岸的抗日武裝組織起來成立八路軍115師運河支隊,中間隸屬新四軍四師淮北三分區。在及其艱苦、復雜的斗爭環境中,運河支隊與鐵道游擊隊、微山湖游擊隊等抗日武裝戰斗在運河兩岸、微山湖畔。在此期間他們進行了大大小小100多次戰斗,共殲滅鬼子、偽軍4000余人,犧牲抗日烈士400多人,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功勛。
運河支隊紀念館由七個展廳組成,分為:“運河支隊的組建和發展歷程”、“敢在鬼子頭上跳舞”、“秘密交通線上的忠誠衛士”、“抗日烈士永垂不朽”、“運河支隊的軍魂永存”等。布展內容豐富,層次清晰。聽介紹看展覽,館內大量的遺物、圖片、雕塑、蠟像、文字資料及實景模型,加深了小記者對這段歷史的真切感受。在這里,小記者們看到了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及我英勇的抗日游擊隊敢于同日寇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第二展廳的大標題是“敢在鬼子頭上跳舞。胡館長介紹說,這是八路軍115師政委羅榮桓元帥對運河之隊的高度評價。他稱贊運河支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勇敢善戰,敢于同鬼子血戰到底,是一支智勇雙全的抗日游擊隊!展廳中有這樣一個感人的場景:鬼子用槍逼著老鄉喊話,叫八路投降。村民劉世卿大聲向兒女們說“咱們是中國人,運河支隊是我們的親人,鬼子漢奸都是強盜野獸,就是下油鍋也不能說一句投降話,決不當亡國奴”劉世卿面對拿槍的鬼子憤怒地說:“我們姓劉的有千家萬戶,殺了老子還有兒子,殺了兒子還有孫子,你們殺的盡嗎?”劉世卿的“喊話”激怒了鬼子,舉起刀向老人狠狠砍去。他的三個兒女撲向鬼子,用牙咬,用手撕,日本鬼子扣動扳機,他們至死還緊緊咬住敵人。小記者聽到這里仇恨滿腔,紛紛在采訪本上記下了這感人肺腑的喊話和場面,也記下了對鬼子的仇恨和憤怒。
抗戰期間華中局和新四軍領導干部要赴延安參加會議和整風學習,就必須找一條既安全又便捷的秘密交通線,但先后開辟了四條交通線,不是道路曲折,就是敵人封鎖嚴密,每次通過都要付出很多犧牲,于是上級決定開辟一條新交通線。經過新四軍多次考察研究,認為徐州這一帶沒問題,除了運河之隊外,這一帶活動還有鐵道游擊隊,微山湖游擊隊等抗日隊伍,他們會全力以赴,保證首長安全。1942年8月,交通線開始使用,首先成功護送山東省委書記朱瑞通過,又先后參與護送過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劉少奇,新四軍代軍長陳毅等1000多名干部安全過境,使它成為溝通延安與敵后的一條安全秘密交通線。
走出紀念館,來到400多名抗日烈士紀念碑前,小記者們回顧著烈士們悲壯英勇的故事,憎恨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紛紛舉起右手宣誓: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絕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夢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張勤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