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市楊浦區“老楊樹宣講匯”全體同志的回信,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這封回信不僅體現了黨中央對老年群體參與社會建設的高度肯定,親切關懷不,也為我們在新時代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結合江蘇油田的改革發展以及物探研究院的具體工作,深入學習這一回信精神,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老同志堅決擁護油田各項改革舉措。江蘇油田在過去幾十年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從1975年會戰指揮部成立,到如今成為多元業務綜合發展的國有大一型企業,累計生產原油5468萬噸、天然氣18.68億方 ,上繳利稅551億元。在復雜地質條件下,江蘇油田人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在復雜斷塊、隱蔽巖性、頁巖油藏等領域取得革命性突破,落實了大量資源量。
在江蘇油田的改革發展進程中,物探研究院發揮著關鍵作用。作為中石化集團公司所屬油田中最早成立的物探技術研究院所之一,擁有專業的技術人才隊伍和先進的科研設備。在人才隊伍方面,現有職工288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09人,涵蓋多個領域,形成了合理梯次結構。在設備方面,擁有并行集群機、大型并行計算機等先進硬件,以及全套先進的處理、解釋軟件系統。多年來,研究院憑借采集、處理、解釋、技術開發的一體化優勢,在地震資料處理、解釋研究等方面成果顯著,為油田連續多年探明儲量超過千萬噸作出突出貢獻。
“老楊樹宣講匯”由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等組成,他們結合親身經歷,向市民講歷史、講黨的創新理論、講城市變化,這種精神與江蘇油田開展的銀青結對活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銀青結對活動中,退休老干部與院里推選出的有為年輕技術人員結對,在物探研究院,老專家們將自己在地震資料處理、解釋等方面的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技術人員,幫助他們快速成長。比如在高郵凹陷連片地質剖面資料分析工作中,老專家指導年輕團隊運用新的AI技術進行信號波速度建模,使原本需要5人團隊耗時40多天的工作如今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且預測精度在90%以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中,我們深刻認識到人民在城市建設和企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在物探研究院的工作中,踐行這一理念意味著要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方面,持續加強人才培養,為員工提供更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鼓勵他們在技術創新、科研攻關中勇挑重擔。另一方面,要關注員工的生活需求,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讓員工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在技術創新方面,積極探索AI、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物探領域的應用,正如目前已探索研究應用智能化物探資料處理、解釋兩個系列12項特色技術。
展望未來,物探研究院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為指引,繼續深化與江蘇油田整體改革發展的融合。進一步加強銀青結對活動,傳承老一輩石油人的優良傳統和精湛技術。在技術創新上不斷突破,助力江蘇油田在“低深隱難”以及非常規領域的勘探開發取得更多成果,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共建和諧美麗的企業家園,共創幸福美好的工作生活。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