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良,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甘肅省“隴原人才”、甘肅省黨校系統優秀教師、平涼市優秀社會科學工作者,市縣“五老”宣講團成員。退休后,他滿腔熱忱投身到關心下一代工作,始終扎根基層,用好紅色資源、講述紅色故事、弘揚紅色文化,在宣講路上譜寫“退休不褪色”的動人篇章。
深耕黨史沃土,做紅色基因的“挖掘者”。李忠良對紅色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從事地方黨史教學研究30多年,始終把精力投入到靜寧黨史資料和紅色文化的調查、搜集、挖掘、整理和傳承工作當中。他通過尋找國內、省內關于紅軍長征過靜寧的大量史料,足跡遍布省內各個革命舊址,踏遍周邊市縣和縣內24個鄉鎮,搜集整理出大量珍貴史料和歷史照片,先后參與《中國共產黨靜寧歷史》《紅軍長征在靜寧》編寫工作,撰寫“紅軍會師‘界石鋪中心基點’的形成和作用”,并將13名流落紅軍補入靜寧黨史地方史志中,彌補了靜寧黨史資料缺陷和不足。為還原歷史真相,探尋紅軍翻越六盤山的線路,協同當地文史研究員徒步翻越六盤山,通過實地勘踏,得出紅軍長征翻越六盤山的正確路線,糾正了原有黨史資料記載與實際不符的現狀。這種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知精神成為青少年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培根鑄魂育才,做薪火相傳的“播種者”。紅色文化教育對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李忠良深入各個學校,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以《早期共產黨人的初心之路》《長征的初心和信仰》等為主題,列舉大量的紅軍長征過甘肅、過平涼詳實資料,用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語言,結合具體鮮活、生動深刻的事例,講述紅軍突破山川地理夾縫、民族矛盾夾縫、政治勢力夾縫、軍事圍剿夾縫的艱辛歷程,講述“百戰英雄余新元”“繡球草鞋映初心”等紅色故事,開展“賡續紅色血脈 培育時代新人”“五老”進校園主題宣講等活動35場次。創新宣講模式,依托界石鋪紅軍長征毛澤東舊居紀念館,建立紅色文化宣講“五老”工作室,由李忠良擔任主講人,通過“舊址課堂”模式,帶領青少年實地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通過講述真實歷史故事,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浸入心扉,累計開展紅色研學、“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等活動60場次,惠及師生8000多人(次)。
匯聚銀發力量,做時代精神的“傳承者”。憑借在地方黨史教學研究領域30多年的深厚積淀,李忠良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五老”工作注入專業力量。為喚起社會對無名烈士的關注,他會同熱愛研究黨史的老同志一道追尋長征足跡,在六盤山尋找紅軍墓豎碑獻花,開展“緬懷英烈活動”,今年是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他又組織“五老”人員收集抗戰老兵資料,為青少年開展紀念活動準備素材。在宣講籌備期間,他常常扎根檔案室,從泛黃的歷史檔案中梳理出珍貴的地方黨史故事,將晦澀的史料轉化為生動鮮活的宣講素材。同時,他被聘為全省“五老”網吧義務監督員,常常佩戴紅袖章,穿梭于網吧之間,以長輩般的溫暖傾聽網癮少年的心聲,主動與他們談心交友,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用責任與溫情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李忠良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五老”精神,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默默耕耘、無私奉獻,退休不褪色,他用余生為青少年點亮前行的明燈。未來,他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五老”力量。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