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是莊浪縣城市社區紫荊社區轄區內的一名退休黨員干部。近年來,張曉麗充分發揮老干部的優勢作用,結合社區實際打造了“張曉麗工作室”,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關愛及糾紛化解活動,不斷實現學校、社區、家庭良性互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是緊盯“三策”,在隊伍建設上聚能。張曉麗在調解矛盾糾紛過程中,通過公開“選”、廣泛“招”、主動“薦”等方式,將群眾評價好、政治素質高、有影響力的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人員吸納到社區“五老”工作隊伍之中,積極培育“五老”工作力量,精心打造“張曉麗工作室”。依托網格化管理模式將48名“五老”人員細化劃進13個區域網格內,常態化開展一對一的家教咨詢、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維權救助、糾紛調解、家庭教育等活動。讓青少年切實感受到心事有人聽,苦惱有人訴,煩事有人幫,讓家長在家門口能找到家教好幫手,從而和諧了親子關系,融洽了鄰里關系,穩定了社會關系。至目前,工作室累計開展家風家訓分享活動12場次、心理輔導56場次,協調親子關系12起,受益青少年800余人。
二是遵循“五步”,在作用發揮上賦能。為更好地關愛服務少年兒童,張曉麗對每個卷宗都嚴格遵循傾聽訴求、傳授法律、收集證據、告知權益、公正調處“五步”環節。依托工作室,組織“五老”志愿者宣講團成員深入水洛中學等學校開展“開學第一課”和法治規宣講活動8場次,并以案釋法引導少年兒童從小樹立法制觀念;結合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等重大節日組織開展“紫荊花家庭教育大講堂”,以傳承良好家教家風家訓、深化德育教育為重點,突出加強家庭建設、傳統美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家國情懷等教育,深入推進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引領父母做“合格家長”,教育引導青少年做好孩子、好學生、好公民。近年來,依托小區涼亭、板凳微課堂組織開展德育知識宣講活動30余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覆蓋居民群眾1800余名。
三是巧用“六心”,善解人意促和諧。為更好地關愛服務少年兒童,張曉麗充巧用熱心接待群眾、用心傾聽訴求、細心了解情況、耐心說服教育、真心排憂解難、公心處理矛盾“六心”工作法,推動轄區“五老”志愿者開展活動。通過暖心關懷、主動救助、紓難解困等形式加強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單親兒童、殘疾兒童等困境少年兒童關心關愛,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至目前,為4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申請辦理生活補貼,每人每月1080元;為15戶困難大學生家庭申請辦理了金秋助學金;結合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幫扶慰問兒童15名;聯合教育局、第一幼兒園先后為14戶單親家庭孩子送去學習用品。為了更貼近青少年的興趣愛好,依托紫荊書吧成了“‘五老’+青年”興趣小組,利用寒暑假和“四點半課堂”開展“銀輝傳幫帶”系列活動,將非遺融入青少年關愛工作中,引導青少年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傳承中華文化美德。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張曉麗調解室”不僅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的一張靚麗名片。張曉麗更是莊浪縣離退休老干部持續發光發熱的一個縮影。在新形勢下,莊浪縣將持續發揮“五老”的表率作用,示范帶動全縣廣大離退休老干部自覺做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參與者、社會和諧穩定的有力促進者,以赤誠的愛民之心、擔當的黨員本色,在主動創安主動創穩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