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7年第一批農場的創建到現在,78年過去了,這里發生了滄海桑田般巨大的變化,直到現在,人們仍然沉浸在那場氣壯山河的偉大進軍中,依然深情的稱這塊土地為北大荒,依然親切地稱這塊土地上的人為北大荒人。我作為北大荒的第二代,歲月中有一段難忘的相遇,至今久久不能忘懷。
那是2007年4月,總局電視局要拍攝紀念北大荒開發建設60周年的專題欄目,要求大興農場老干部王國祥親自到總局電視局演播室和原六師(現在的建三江)師長王少伯一起做一期訪談節目。當時的農場黨委書記姜寶同志非常重視,安排我(當時的廣播電視局局長)和老干部科科長張春林一起護送王國祥同志到總局做訪談節目。
由于節目的需要,當天到總局后沒有安排王少伯和王國祥見面,為的是要拍攝老戰友意外重逢的一幕,上午9點,就要進演播室了,我反復叮囑王國祥不要太激動,要注意身體,要根據主持人的引導說話,可是,當兩位老戰友相見的一刻,誰也控制不住場面了,兩個人抱在一起,熱淚盈眶,久久不愿意分開。王少伯,是一位傳奇的將軍,從小投身革命,13歲成為新四軍戰士,15歲成為共產黨員,參加了解放戰爭、四平保衛戰、解放哈爾濱、抗美援朝,三次見過毛主席,兩次參加受閱部隊。六十年代,王少伯出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六師(現在的建三江)師長。王國祥參加了解放戰爭,曾經是著名的孤膽英雄,六十年代跟隨王少伯一起開發建設建三江,是五十七團(現在的大興農場)副團長。在艱苦的歲月里,兩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位老戰友手拉著手一起敘述走過的難忘歲月。那個時候,王少伯帶領轉業官兵、老職工、知識青年向荒原宣戰!沒有水喝,就喝草甸里的水,糧食不夠,就打野鴨子燒著吃,北大荒的小咬真是咬人,蚊子不光嗡嗡叫,也動真格的,大瞎蠓更嚇人,叮人肉又痛又腫,住在簡易苫布棚子里,戰士們戲稱“風雨樓”。少伯將軍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同受苦,同開荒,一塊一塊的開,一塊一塊的啃,創造了一年開墾107萬畝的農墾史上的新紀錄!曾經當時流傳著這樣一首歌:一顆紅心兩只手,自力更生樣樣有,迎著困難上,踏著苦字走,不向上級來伸手,苦干實干加巧干,誓叫三江面貌變!兩位老戰友越說越激動,根本停不下來,主持人也插不進話,這期節目本來是要做一期的,結果做了三期,播放后,收到了空前好的效果!
在節目拍攝過程中,我還有幸認識了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1950年6月,我國成立了第一支女子拖拉機隊,梁軍任隊長,從此,她率領拖拉機隊馳騁在北大荒的原野上。她們在荒無人煙的草地里晝夜不停的開荒,吃的是水煮土豆,睡的是地窨子,每天工作12個小時,蚊子叮腫了臉,夜間作業還多次遇到了狼,她說,那時真的是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啊!1950年9月,她被選為全國勞動模范,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見。她原型的人物造型印在了人民幣上。
為期兩天的訪談結束了,我和少伯將軍、梁軍、王國祥還有總局電視局北大荒欄目組的工作人員合影留念,雖然只有兩天的時間,卻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每每想起,便會感慨萬千!
如今,這三位第一代墾荒者已相繼去世,而他們的精神鼓舞著我這個北大荒第二代人,我時時告誡自己,要把北大荒精神傳承下去,教育我們的第三代、第四代,讓他們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為建設美麗的家鄉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