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這束鮮花送給您!”8月12日下午,廣西柳州市城中區華展社區為老服務中心內暖意融融,轄區青少年在社區工作人員和關工志愿者帶領下,手捧鮮花看望慰問99歲高齡的老黨員、老戰士陳福,以社區黨建品牌“微光聚暖?華展紅帆”中的“微講堂”形式,聆聽那段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接受紅色精神洗禮。
活動現場,關工志愿者向孩子們詳細介紹了陳福老人的光輝事跡。1927年出生的陳福老人,1945年正式入伍,1987年光榮退休,將大半生奉獻給了祖國的解放事業和國防建設。雖然因年事已高且受戰爭舊傷影響,老人言語不便,但他用溫暖的微笑回應孩子們的問候,當他顫巍巍地接過孩子們獻上的鮮花時,眼中閃爍的光芒讓在場所有人動容。
“1943年,在正式入伍前,年僅16歲的陳爺爺就參加了抗日戰斗……”隨著工作人員的講述,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孩子們面前徐徐展開。講述期間,陳爺爺也不時點頭,用簡單的手勢補充細節。在廣東第四團期間,陳福與戰友們英勇抗擊日寇;后隨游擊隊轉戰多地,四次死里逃生。1946年毛塘戰斗中,他右耳左眼負傷仍堅持戰斗。1947年傷愈后,又隨部隊轉戰中越邊境山區開展游擊戰。這段浴血奮戰的革命歷程,讓在場的孩子們深受感動。
“看,這是解放西南勝利功勛紀念章,這是中國抗日戰爭70周年紀念章……”孩子們仔細觀察著老人胸前的勛章。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陳爺爺1950年后先后參與北海剿匪、欽州軍分區建設,用一生詮釋了忠誠與擔當,是活著的黨史教科書。
“聽到陳爺爺耳朵眼睛受傷還堅持打仗,我覺得他特別勇敢。”小學五年級的周同學紅著眼眶說。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欞,為陳福老人的白發鍍上金邊。當《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童聲合唱響起時,老人緩緩舉起右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一刻,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在這個溫馨的時刻完成了莊嚴交接。
下一步,社區將持續以“微講堂”為載體,開展“紅色故事會”“少年宣講團”等活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紛紛表示要以陳爺爺為榜樣,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