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8月15日,江蘇省江陰市芙蓉社區關工委聯合市城管局垃圾分類科共同開展“‘圾’時分類,綠色‘童’行”環保主題活動,通過趣味互動與實踐體驗,讓垃圾分類知識“活”起來、“動”起來。
科普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輕松學”。活動伊始,城管局的錢老師采用視、圖、文結合的方式拆解知識難點,從垃圾的危害到分類的意義,從不同垃圾的“家”到正確投放的小技巧。此外,老師還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講解可回收物的再利用價值,讓孩子們明白“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互動問答:知識鞏固 “樂參與”。“廢電池屬于什么垃圾?”“快遞盒能回收嗎?”小朋友們紛紛踴躍舉手、積極搶答,回答正確的小朋友自豪笑容綻放在臉上。工作人員還針對易錯分類進行重點提醒,幫助孩子們理清混淆點,讓孩子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鞏固了學習成果。
趣味游戲:“送垃圾回家” 顯身手。“送垃圾回家”游戲環節成為全場焦點。活動現場設置的轉盤上分布著用過的餐巾紙、煙蒂、陶瓷碗、塑料瓶等圖像。小朋友們輪流轉動轉盤,指針停穩后迅速判斷垃圾類別。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動手實踐,在游戲中深化對垃圾分類的理解,真正實現 “學以致用”。
環保 DIY:創意手繪 “傳理念”。活動的尾聲,環保袋 DIY 環節溫馨登場。潔白的環保袋鋪開,孩子們拿起五彩畫筆,將心中的綠色暢想盡情揮灑:有的畫下綠色地球的卡通形象,有的勾勒出分類垃圾桶的可愛造型,有的寫上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的稚嫩字跡。畫筆舞動間,環保理念與創意靈感碰撞,一個個獨一無二的環保袋新鮮出爐,小朋友們舉著作品,眼里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此次活動以“學、問、玩、創”相結合的形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氛圍中深入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將環保意識悄然根植于心。一張張稚嫩的笑臉與親手繪制的環保袋相映成趣,讓垃圾分類的理念在歡聲笑語中深入人心。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