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少年關注環境議題,提升社會責任意識,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近期,江蘇省江陰市澄江街道關工委、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精心策劃并組織開展了為期6節的“綠動青春,‘碳’尋未來”氣候教育小組活動,讓青少年深刻理解氣候變化的緊迫性,掌握減碳知識,并轉化為日常行動。
活動摒棄傳統說教模式,采用多元互動體驗激發青少年興趣。通過模擬氣候議題的桌游卡牌推演,參與者親身體驗了“日常行為—碳排放—氣候影響”的連鎖反應,在模擬決策中直面氣候危機的嚴峻挑戰與可持續行動帶來的積極回饋,有效拉近了氣候變化與日常生活的距離感。
小組特別安排了跨代交流環節,青少年聆聽“五老”志愿者講述過去與現在生活環境的顯著變化,汲取老一輩樸素的環保理念和寶貴經驗;同時,年輕一代也分享了他們對環境問題的關切和行動設想。這一環節促進了代際間的理解與共鳴,共同強化了保護環境的代際責任感。
活動還組織青少年實地參觀環保能源企業,身臨其境地探秘垃圾“一進四出”變廢為寶的全過程,直觀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當得知8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量可以滿足一個三口之家全年用電需求時,青少年們深受震撼,對資源循環利用的巨大潛力和科技力量有了全新認識。
擁有豐富環保實踐經驗的社工,以其親身經歷生動詮釋了日常減碳的智慧,如傳統水井的降溫妙用、“一筷子水”所體現的節水理念等。她特別介紹了廢棄牛奶盒回收再制成文具等產品的循環案例,激發了青少年參與回收、貢獻環保的熱情。社工強調,真正的環保在于整體生活方式的轉變,而非簡單的環保產品替換。
活動引入“每日碳管理”小程序,幫助青少年量化記錄個人及家庭碳足跡;借助“蔚藍地圖”APP,解鎖具體可行的氣候行動標簽(如設定空調溫度26℃以上、刷牙關閉水龍頭、出行自帶水杯等),將抽象的環保理念轉化為可操作、可衡量的日常實踐。活動尾聲,每位參與者都形成了具有個人特色的家庭減碳宣言。
本次氣候教育小組活動,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引導青少年深入探討當下最熱門的氣候議題。活動過程充滿活力與溫度,不僅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綠色環保的種子,更開啟了他們踐行低碳生活、擔當社會責任的旅程。
今后,澄江街道關工委將持續創新服務模式,聚焦提升青少年核心素養,搭建更豐富的學習實踐平臺,賦能青少年將認知轉化為行動,成長為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