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農作物生長進入關鍵期,寶泉嶺分公司各農場聯合關工委力量,以技術服務為紐帶深化企地合作,為秋糧豐產注入強勁動力。
8月5日,二九〇農場與周邊鄉鎮的聯合種植示范田里人頭攢動。地方農戶在農場關工委“五老”和青年志愿者引導下,細致查看墾區科學種植模式與先進農機應用成效,這正是雙方通過共建示范田、推廣新技術贏得信任的生動縮影。農場企地共建管理員王凱光列出亮眼數據:兩年累計向地方銷肥668噸,覆蓋綏濱縣兩鎮12村113戶;通過優質投入品與標準化技術為農戶節約成本6萬元;采用農場模式的地塊畝產平均增60斤,畝均節本增收57元。這些成果背后,是“五老”帶著幾十年種植經驗,手把手教農戶辨苗情、調水肥,讓科學技術深深扎根田間。農場培訓中心內,企地農戶同臺競技的農業知識競賽常態化開展,“五老”專家擔任評委,既考現代農技也聊傳統農諺,讓企地農戶在比拼中互學互鑒,使老經驗順利接上新科技的“藤”。如今,示范田的“科學浪頭”已越過低矮田埂,分層施肥標記樁立滿周邊地塊,樹蔭下“老把式”與“新農人”圍著無人機植保參數熱烈討論,這些變化里既有“五老”奔波的身影,更有企地合作結出的“振興果實”。
8月6日,綏濱農場廣信管理區聯合近鄰北山鄉政府,在夏管關鍵節點組織該鄉7名農技人員和6名農戶走進農場水稻示范田,共同探索北大荒糧食穩產增收“奧秘”。農場關工委“五老”農技專家全程參與,結合多年實踐經驗細致講解技術要點,用通俗語言解讀專業知識,讓參觀者對夏管技術有了更直觀的理解。活動中,大家通過聽講解、學經驗、看標準,深入了解北大荒“淺濕干”、葉齡診斷、科學施肥等夏管應用技術,系統學習農機停放、大棚基地管理標準。“高標準田間管理、先進生產技術應用、現代化農業管理都是水稻穩產增收的保障,我們要帶領農戶常來學習,尤其借助‘五老”’傳幫帶,讓農戶轉變思維,形成向科技要質量、向技術要產量的意識。”廣信管理區黨務工作者段德心說。一直以來,綏濱農場嚴格落實上級農業社會化服務要求,在關工委協同助力下,依托“五老”技術優勢,為周邊鄉鎮提供“全程托管”“環節托管”服務,開展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的農技培訓與指導,切實提升農戶種植水平,推動墾地融合升級,為培育新農人、助力鄉村振興筑牢根基。
8月7日,正值大豆鼓粒、水稻灌漿關鍵期,延軍農場聯合關工委力量,以企地協同為紐帶激活農業社會化服務活力。農場組織技術員、青年種植能手與關工委“五老”志愿者組成“技術輕騎兵”,深入結對村屯,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把脈”為農戶定制全周期管護方案,注入科技與經驗雙重動力。在蘿北縣太平溝鄉150畝核心示范田,技術服務隊創新“理論精講+實操演示”模式,“五老”農藝師結合經驗解讀農技知識,將雜草防除“黃金期”、病蟲害識別“關鍵點”等干貨送到農戶手邊,讓“田間課堂”成為農技推廣主陣地。聚焦“農墾服務賦能地方”與“單產效益雙提升”,2025年延軍農場與周邊鄉鎮簽訂服務協議,推出“全程托管+環節托管”模式:為技術薄弱地塊提供“一條龍”服務,為有基礎的農戶補足耕、種、管、收短板,破解“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難題。關工委則組織老黨員、老農技員結對年輕農戶傳幫帶,截至目前已完成各類服務面積14.4萬余畝。
如今,合作村屯的田野里大豆葉綠莢滿,水稻苗壯穗齊,一派豐收在望的生機景象。這場夏管中的科技與經驗接力,讓農戶手握科學種植“金鑰匙”,企地協同與關工委助力形成的合力,正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下一步,各農場將聯合關工委延伸服務觸角,為區域農業現代化續寫新篇。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