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蟬鳴的夏日,江蘇省江陰市西大街社區校外教育輔導站的孩子們收獲了一份特別的成長禮物。8月4日至8日,由校外教育輔導站聯合漁岳編程共同打造的“夏日科技奇旅”夏令營,為社區兒童開啟了一扇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神奇之門。
游戲化學習:讓科技教育“活”起來。“媽媽快看!我的小車會自己躲開障礙物啦!”9歲的解梓杰舉著平板電腦,興奮地向家長展示他的編程作品。這個充滿成就感的瞬間,正是夏令營“玩中學”課程體系的生動寫照。孩子們從SCRATCHJR的趣味入門開始,通過“戳泡泡”游戲理解基礎指令,在制作“智能風扇”時探索傳感器原理,再到設計“躲避障礙物”互動游戲培養問題解決能力,最終完整實現“自動避障車”項目。短短五天時間里,這群“科技小玩家”不僅掌握了編程技能,更完成了向“小小開發者”的精彩蛻變。
兒童友好設計:讓每個創意都被看見。走進夏令營現場,處處體現著對兒童的用心:彩色編程卡片鋪就創意之路,卡通界面讓操作一目了然,“1名導師+1名志愿者”的小組模式確保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個性化指導。“我們不是在教編程,而是在幫孩子們用數字語言講故事。”漁岳編程柳老師如是說。
家長李女士感慨道:“孩子回家就迫不及待演示他的‘會思考的機器人',這種學習熱情前所未有。”更讓人驚喜的是,許多零基礎的孩子在結束時都能自信地說:“編程不是魔法,而是人人都能學會的新語言!”
校外教育創新:彌合數字鴻溝的實踐樣本。正如孩子們的感悟:“機器人不是魔法,而是可以被理解的科學。”這場夏令營播下的不僅是編程的種子,更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我能改變未來”的信念。這場連續五天活動的背后,是西大街社區校外教育輔導站“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的深度探索。通過將優質教育資源轉化為社區公共產品,讓科技教育突破經濟門檻和認知壁壘,真正實現普惠共享。“以前覺得編程高不可攀,現在發現就在家門口。”一位家長的話道出了活動的深層價值。
西大街社區的校外教育輔導站正將科技教育的種子播撒向更廣闊的天地。隨著“無人機”“VR體驗”等前沿科技活動陸續推出,這里正在孕育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實驗室”。在這個屬于每個孩子的創新舞臺上,我們不僅看到了科技夢想的綻放,更見證了校外教育帶來的溫度與力量。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