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半村”社情下,如何為困境青少年打通就業與成長的“雙向通道”?近日,敦煌市關工委創新打造的“情系暖陽‘職’通未來小站”給出了答案,小站以創新姿態破解困境青少年家庭需求,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將就業幫扶與護航成長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基層服務民生的特色路徑。
針對轄區內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家庭,小站創新構建“需求+培訓+就業”閉環機制。開設數據錄入、手工編織等靈活就業項目,優先吸納家長參與,通過“訂單式培訓+彈性工作制”實現家庭增收。聯合市殘聯、就業指導中心為殘疾兒童家庭提供專項技能培訓和崗位對接,目前已幫助10個家庭穩定增收。
除了就業幫扶外,小站更將目光投降青少年“精神成長”,以系統化服務破解困境青少年“課余空白”“心理缺失”“榜樣缺位”等痛點。小站內開設“假日學校”,將非遺手工、科普實驗、繪本閱讀等活動融入課余,讓“無人看管”的周末變成“成長課堂”;更有“沉浸式職業體驗區”,通過“探秘敦煌古韻”“零工成長營”等研學活動,模擬職業場景,幫助青少年認知社會角色、培養勞動意識。聯合“警社校”開展法治教育9場次,開設“民法典微課堂”“防欺凌情景劇場”,用案例講解、互動問答讓法律知識“活起來”;依托心理咨詢室,為3名青少年提供“一對一”情緒疏導,幫助緩解學業壓力與家庭焦慮;組織老黨員講黨史、“五老”樹榜樣等活動10余場次,以“銀發力量”傳遞向上能量。
小站的“創新密碼”,在于打破單一主體的服務邊界,構建“政府+社區+社會”協同網絡:社區提供場地與需求對接,“五老”志愿者貢獻經驗與陪伴,民警、心理咨詢師注入專業力量,企業、公益組織則通過“訂單式培訓”“愛心結對”注入資源。傳統節日里,“情暖童心”慰問活動為困境兒童送去物資;日常中,“愛心幫扶”機制發動社會力量與家庭結對,從物質幫扶到心理關懷,實現“短期解困”到“長期護航”的跨越。
下一步,小站將繼續深耕“就業幫扶+成長護航”的服務內核,開發更多適配特色的靈活就業項目,拓展職業體驗場景,讓每一個困境青少年家庭感受到“有崗可就”的踏實,讓每一顆青春心靈觸摸到“向上生長”的力量。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