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參與式”宣傳教育。組織線上觀看法治教育公開課展播、創(chuàng)作法治微視頻作品,線下參加主題征文、知識競賽、專題演講、手抄報設計、書寫守法箴言等活動,實現(xiàn)“學思踐悟”同步。通過創(chuàng)新運用“參與式”方法開展“關(guān)愛明天·普法先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二抓“融入式”學科教學。充分挖掘各學科課程中蘊含的法治教育資源,找準結(jié)合點,實現(xiàn)法治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適當適時適量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課堂,逐步形成小學學生重點進行法律啟蒙、自護、體驗教育和中學學生著重進行法制觀念、法治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課程體系,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明白法律就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
三抓“上門式”普法宣傳。把“五老”法治宣講團、家長志愿者和法律工作者“請進來”,舉行主題鮮明的法治教育專題講座;組織法官、檢察官進校園、進社區(qū),緊扣校園霸凌、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貼近學生的內(nèi)容和勞動就業(yè)、醫(yī)療保障、婚戀家庭等與青年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開展面對面解疑釋惑法律問題,促進審判活動、檢察活動從“坐堂審案”、閉門辦案向“送法上門”轉(zhuǎn)變,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提高依法自我維護權(quán)益能力。
四抓“情景式”法治教育。發(fā)動文藝工作者、家長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編、排練校園防欺凌、防詐騙等法治情景劇,從身邊事、眼前人講起,寓教于樂、曉理于行;結(jié)合青少年模擬法庭辯論會需要,選派優(yōu)秀法官做好案例選取、培訓指導等前期準備工作,組織學生親身參與法官、檢察官、被告人等“角色扮演”,找準各角色在法庭上的功能定位,有序表達意見,學習法律知識,理解法律要求,體驗司法活動,感悟法治精神,增強法治實踐活動的感染力,拓寬法治教育深度。
五抓“體驗式”法治課堂。利用“公眾開放日”,邀請青少年學生走入校外法治教育基地,實地了解公檢法司等部門各項工作流程和要求,“沉浸式”體驗公檢法司等職能部門工作,“零距離”感受司法公開,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法治文化氛圍、接受法治教育熏陶。
六抓“案例式”警示教育。選取涉及青少年暴力型犯罪(搶劫、故意傷害、搶奪等)、財產(chǎn)型犯罪(盜竊、詐騙等)、涉毒犯罪等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及教育意義的刑事案件,在公開審理的前提下,邀請青少年參與旁聽庭審,從身邊同齡人發(fā)生的違法案件中吸取教訓,用真實案例警示青少年要樹立法治意識,做到心有所畏、矩有所守、行有所止,守住道德紅線和法律底線,實現(xiàn)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