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江市西安區江濱街道,有一位老人,用20年的退休時光,書寫了一段“余暉育新人,余熱暖周圍”的動人篇章。他叫張德仁,是江濱街道關工委常務主任、街道“‘五老’工作室”的領銜人,更是居民口中“身邊的雷鋒”。從“雙陽紅之家”到“三雙紅”志愿活動,他傾盡心血搭建起老少共融的橋梁,讓夕陽的余暉與朝陽的朝氣交相輝映。
萬冊藏書點燃“雙陽之光”
走進張德仁的“雙陽紅之家”,書香撲面而來。萬冊藏書、文娛器材、理療設備……這個由自家三室一廳改造的免費讀書室,設有書山覓寶、四海采風、家規家訓、健康樂園等20個內容豐富的活動園地,成了老舊小區部居民的“精神樂園”。面對居民“一天三個倒,出門江邊聊”的單調生活,張德仁說服家人,騰出住房,每月拿出20%的養老金維持運轉。他說:“書躺在家里是死的,用起來才能活?!痹谶@里,老人與孩子結對學習,科普講座、作文輔導、家風課堂接連不斷。20年來,10名“劣等生”逆襲成才,他的外孫更以692分的成績成為牡丹江市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原省委書記孫維本到“雙陽紅之家”參觀后題詞:“雙陽輝映相得益彰,碩果累累再鑄輝煌” 。
“三雙紅”志愿服務托起希望之光
“雙陽”工程僅是起點。2012年,張德仁帶領“五老”團隊拓展出“三雙紅”志愿活動,不斷拓展服務內涵。他參加大手牽小手普法宣講、愛心助困、紅色故事宣講等活動。他挖掘牡丹江黨史,撰寫10萬字東北老航校精神材料,撰寫英烈蔡云翔碑文和傳記,將人民空軍先驅蔡云翔的事跡送進校園;出色的完成了朝朝鮮族中學《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的立體校園文化建設,成為傳承紅色基因文化的亮點,得到校方“紅色園丁活水泉、英才教育挺‘三牛’的美譽。組織“十愛”主題活動,用“合理膳食八搭配”“拍手健身歌”傳遞健康理念;發起“親子護河”“閑置物品下鄉”,6車書籍點亮農村孩子希望。個人累計捐資10萬元資助7名困境生。助力5人圓夢大學。 社區“五老”團隊年均辦實事百余件,收獲錦旗牌匾無數,其中“黨民滴血心,舍生甘為民”的贊譽,正是群眾對這位老黨員的最高褒獎。2018年12月省委調研組一行贊揚“三雙紅”志愿品牌:“展龍江亮點,傳三紅異彩”。
銀發先鋒的初心答卷
82歲的張德仁仍活躍在基層一線。他建立關愛青少年志愿者微信群,創新關愛未成年人“三研、三同、三到位”工作法,推動轄區學校關工委獲評省級先進。他總結的“三位一體”教育論文獲省級獎項并在《鍛造英才》刊發。 社區里,74歲老人受其影響入黨,他堅持“學習強國”網絡學習,累計積分達93000多分,這組數字,是他“老驥伏櫪”的最佳注腳。面對“全國書香之家”“省最美老干部黨員志愿者”等榮譽,他笑道:“黨員沒有退休日。只要心臟還在跳動,我就要做一顆發光的火種。”
關心下一代,“五老”有擔當,這份擔當是歲月沉淀的熱忱,是刻在骨子里的責任。張德仁的創新服務,是“‘五老’精神”的傳續,沒有轟轟烈烈的口號,卻在日復一日的付出里,用愛心與知識,實現代際融合與情感共鳴,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正如他筆下的“雙陽紅”——夕陽與朝陽同輝,溫暖了歲月,更照亮了未來。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