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敦煌,鳴沙山的流沙與黨河的碧波共舞,三危的晚霞為千年壁畫鍍上金邊。在這片充滿歷史底蘊的熱土上,一場“少年兒童心向黨 牽手護航伴成長”主題兒童關愛服務系列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宛如春風化雨,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這束溫暖的光,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孩子們的假期,引領他們在愛的懷抱中茁壯成長,盡享快樂時光。
公益課堂啟新章,暑期繪夢正當時。晨暉漫過鳴沙山的輪廓,給敦煌的街道鍍上了一層金箔。各社區(qū)關工委的“紅領巾公益課堂”便熱鬧起來。孩子們面向隊旗莊嚴敬禮,激昂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歌聲響徹云霄,那歌聲中飽含著對黨和祖國的熱愛,也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市關工委社區(qū)部負責人目光凝視仰著小臉的孩子們,聲音里浸著春光般的溫暖:“公益課堂是‘黨建帶關建’結出的暖心果實,也是為孩子們搭建的夢想舞臺,承載著培育新時代好少年的重要使命。”非遺課堂上,傳承老師握著孩子們的手教剪飛天,“飛天仙女的飄帶要順著紋路走,飄帶的弧度得像云里抽絲似的”。片刻,剪紙桌上的“成果展”便讓人移不開眼,有衣袂蹁躚的飛天,有憨態(tài)可掬的九色鹿……活靈活現(xiàn)的,每一幅作品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趣味實驗課堂里,氣氛猶如煮沸的小火鍋。隨著大學生志愿者老師講解“會跳舞的鹽”,孩子們緊緊圍湊在一起,看細鹽在保鮮膜上隨著音樂節(jié)奏蹦跳。“這是因為聲波震動空氣,帶動鹽粒運動”,“那我能讓鹽跳芭蕾嗎?”陣陣銀鈴般的笑聲布滿課堂。當“彩虹橋”神奇的實驗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連安靜的孩子都踮起腳尖,眼睛里盛著比顏料更濃的好奇。在“假期愿望漂流瓶”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認真地寫下自己的心愿,有的希望成為科學家,探索宇宙的奧秘;有的希望成為畫家,描繪美麗的敦煌;還有的希望幫助困境地區(qū)的孩子,讓他們也能擁有美好的生活。這些心愿被放入透明的許愿瓶,瓶身映著窗外的藍天,仿佛是一顆顆希望的種子,在未來的某一天綻放成照亮世界的星光。
紅色故事潤童心,薪火相傳映初心。肅州鎮(zhèn)武威廟村關工委以“紅色教育+科技賦能”為主題的暑期兒童關愛實踐活動,讓紅色精神與科學智慧在夏日里交織成最動人的成長序曲。宣講現(xiàn)場,武威廟村優(yōu)秀退役軍人張國奇結合自身經(jīng)歷,向孩子們講述從軍歲月的崢嶸:戰(zhàn)士們保家衛(wèi)國的英姿、無畏沖鋒的戰(zhàn)斗場景、戰(zhàn)友間生死與共的情誼等。孩子們專注聆聽,革命先輩的信念、犧牲精神與堅韌意志,深深觸動著每一顆童心。通過與英雄零距離接觸,聆聽那些帶溫度的歷史,孩子們不僅深刻感悟到軍人的忠誠奉獻,而且還接受了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洗禮,紅色的種子悄然在心田扎根。隨后開展的“手搖發(fā)電機制作”活動,將紅色精神與科技探索巧妙融合。志愿者為孩子們科普電力知識,講解發(fā)電機的構造、部件原理及制作流程。隨后,在志愿者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專注投入動手實踐,大家嚴格細致地對待每一個步驟,從安裝木板、連接電池到繞制線圈,最終組裝成發(fā)電機并進行發(fā)電測試。“看!我的電燈亮了!”小朋友興奮地喊道,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感。假日活動,以紅色故事為火種,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理想之光;以科技實踐為橋梁,讓紅色基因在創(chuàng)新探索中煥發(fā)新的生機。當革命精神的厚重與科學探索的靈動相遇,這個夏天便為孩子們的成長,刻下了既溫暖又深刻的印記。
親子活動暖心田,相伴成長譜溫情。莫高鎮(zhèn)關工委涼爽舒適的農(nóng)家書屋里,彌漫著淡淡的書香,浸潤著午后時光。五墩村和新店臺村的孩子們在家長和“愛心媽媽”的陪伴下,沉醉于故事的海洋,從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民間故事,到引人入勝的科幻冒險;從淺顯易懂的繪本,到蘊含哲理的少年讀物……書頁翻動間,世界在眼前徐徐展開。孩子們時而凝神靜思,時而踴躍發(fā)言,在交流互動中碰撞思想火花,有效拓寬了知識視野,豐富了精神世界。游戲環(huán)節(jié)的“老鷹捉小雞”成了“親情競技場”。“巾幗志愿者”化身“雞媽媽”全力守護“小雞”,孩子們靈活閃避“老鷹”的追逐,活動現(xiàn)場歡聲笑語不斷。不僅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收獲了快樂,也給予了孩子們情感上的關懷與溫暖。
童心筑夢頌敦煌,文化傳承有新聲。敦煌城市規(guī)劃館以“一米高度看城市”的獨特視角,為青少年打造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解碼之旅。活動培訓中孩子們化身“敦煌文化小使者”,在歷史長河與現(xiàn)代藍圖中架起認知橋梁。培訓不僅教孩子們敦煌的歷史地理,更注重發(fā)聲技巧和禮儀訓練。“站姿要像胡楊,挺拔但不僵硬;講解要像月牙泉的泉水,流暢而有溫度。”培訓師馮老師說道。如今,這些“小使者”們已經(jīng)開始參與研學接待,用童言童語講述敦煌的過去與未來,敦煌文化的種子悄然在孩子們心中發(fā)芽。
安全教育護成長,守正篤行筑未來。各社區(qū)、村鎮(zhèn)關工委在社區(qū)廣場、村級院落開展別開生面的安全教育活動,成為孩子們暑期學習的“第二課堂”。志愿者們以鮮活案例為引、情景模擬為鏡、互動問答為橋,將防溺水、防性侵、防電信詐騙等安全知識拆解成孩子們聽得懂、記得住的“成長錦囊”。孩子們積極參與,踴躍回答問題,在寓教于樂的互動中,逐步掌握了自我保護的關鍵技能。莫高鎮(zhèn)涇橋村、甘家堡村、蘇家堡村和莫高村的志愿者們深入村組農(nóng)戶、田間地頭,通過入戶宣講、田埂科普,把防溺水知識送到群眾家門口。用好“拉家常”的親切方式反復提醒家長“看緊娃、守好水”讓“安全第一”的理念深植家長心田。對孩子們通過趣味演示、實操演練,幫助孩子們將自救技能記在腦中、用在實處,為暑期安全織密防護網(wǎng)。黃渠鎮(zhèn)關工委通過“板凳課堂”“納涼會”等接地氣的方式,用鄉(xiāng)音土語講解溺水自救互救要點技能,使安全理念入腦入心,讓安全知識真正轉化為守護生命的實際行動。
2025年暑期,敦煌市關工委聯(lián)合單位、社區(qū)與鎮(zhèn)村力量,凝聚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強大合力,為孩子們鋪就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成長之旅。從社區(qū)里飄著書香的公益課堂到鎮(zhèn)村里歡聲笑語的親子活動;從規(guī)劃館內(nèi)觸摸歷史的文化研學到庭院中寓教于樂的安全教育,每一個活動都精心策劃——既有知識播種的深度,又有趣味互動的溫度;每一次陪伴都浸潤著真摯情感——既有長輩垂范的溫情,又有朋輩互助的活力。這些浸潤著文化溫度與成長關愛的暑期實踐,不僅為孩子們填補了暑期時光的空白,更在他們心田播撒下愛黨愛國的紅色火種,澆灌出向上向善的精神新芽。在黨的陽光照耀下、在社會各界的悉心呵護中,這些在關愛中成長的敦煌少年正朝著星辰大海的方向拔節(jié)生長。他們終將成長為傳承敦煌文化的“守藝人”、建設幸福家園的“生力軍”,讓“少年兒童心向黨 牽手護航伴成長”的溫暖故事在歲月中持續(xù)閃耀,綻放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芒。
責任編輯:張勤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