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關工委主任繆根寶(左三)等為市關工委校外教育活動基地新四軍江抗東進紀念館揭牌
無錫市關工委、新吳區關工委組織青少年參觀新四軍江抗東進紀念館
2024年,江蘇省無錫市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辦、國辦《意見》和省、市《實施意見》,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服務青少年正確方向,關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一、強化政治引領,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深化
各級關工委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深刻把握關工委組織的政治屬性,堅持黨對關工委工作的領導,自覺把黨的領導貫穿于關工委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黨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上級關工委的要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和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有機結合,通過舉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培訓班、報告會、座談會等方式開展專題學習研討,引導廣大“五老”深刻領會和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努力做到學深悟透,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強大動力。市關工委通過《無錫關工》、自辦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開辟學習專欄,營造濃厚氛圍,先后召開主任會議、全市關工委宣傳工作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等,引導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緊密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實踐,找準關工委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結合點、發力點,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勇毅前行,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者、參與者、推動者,為推動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一年來,各級關工委開展分層次、多形式的學習培訓930多場次,關工委組織政治屬性更加鮮明,進一步將關心下一代工作融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大局。市委杜書記在市關工委《關于參加全省關工委“進萬戶”專項調研工作的報告》上批示:工作量大,工作扎實,提出的建議很有操作性,請秦市長、教育研處,請各地黨政參閱,做好屬地工作,同時積極支持好各地關工委工作;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工作情況匯報》上批示:2024年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內容豐富、措施扎實、效果明顯。新的一年,全市各級要全力支持好各級關工委工作。杜書記的兩次批示,使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既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又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二、傳承紅色基因,“老少同聲愛國情、同心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有聲有色
全市各級關工委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為契機,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紅色閱讀、征文演講、尋訪參觀、知識競賽、文娛表演等活動4146場次,參與青少年達154.35萬余人次,推動“老少同聲愛國情、同心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市關工委先后出臺主題教育實施意見、印發包含228個課題的宣講菜單、舉行啟動儀式暨示范宣講、選聘8名同志充實報告團力量、制定年度示范宣講計劃、召開需求對接工作座談會和“聚焦青少年特點、加強針對性教育”宣講工作座談會等;組織開展“五老”優秀講稿評選、老少同臺展演和主題教育征文活動,其中征文活動參評文章1123篇,是活動開展7年來收到文章最多的一年,43篇“五老”講稿、8個老少同臺展演視頻和220篇學生征文獲獎;通過網絡直播間舉辦《弘揚雷鋒精神,爭做雷鋒傳人》網絡直播宣講,聽講青少年達12萬余人次;組織報告團成員積極參與“五老”講紅色故事節目錄制,每周播出1期,講課視頻多次被中國火炬視頻號轉載;我市選送的情景劇《江小豚“洄游記”》在全省老少同臺節目展演活動中榮獲特等獎。與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圖書館聯合開展紅領巾讀書征文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與市委老干部局在教育電視臺聯合舉辦“勞動勵心志、實踐助成長”和“傳承家風家訓、弘揚中華美德”專題電視訪談活動。2024年,全市2979名“五老”報告員,共編寫宣講材料1514篇,作宣講報告4351場次,聽講青少年達138萬余人次。市關工委報告團成員蔣川海同志常年奔走在校園內外,針對受眾特點創新宣講形式,全年開展面對面宣講106場次,受眾2.4萬余人;報告團成員姚炳華帶領老兵宣講團隊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全年開展線上線下宣講75場次,受眾總人數達58.7萬余人;報告團成員張發海、丁冠民、尹斌同志組成“紅軍后人話長征”3人宣講組開展同臺宣講,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江陰市深挖本地資源,創新活動形式,把弘揚“三船精神”(南湖“紅船”、江陰“渡江第一船”“遠望2號測量船”)和霞客精神融入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宜興市探索“教育基地+紅色資源+身邊典型”三位一體,教育實踐活動豐富多彩。錫山區以“示范宣講點+游學宣講”的形式,打造成效好、易推廣的宣講工作品牌。惠山區組織82名“五老”骨干廣泛開展“聽爺爺奶奶講那過去的事情”主題宣講活動。濱湖區充分發揮示范宣講點引領作用,連續五年舉辦老少同臺展演活動。新吳區深入開展“一展三講”活動(改革成就展、戰斗英雄講、身邊專家講、老少同臺講),推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走深走實。梁溪區、經開區調整充實“五老”宣講團成員,廣泛開展主題宣講進社區、學校、企業活動。市人社局關工委深入推進“匠心筑夢、技能報國”系列活動,面向全市技工院校學生開展“大小工匠面對面”直播互動活動,反響熱烈。市退役軍人局關工委充分利用市烈士陵園、軍休干部榮譽室等紅色資源,廣泛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
三、堅持黨建引領,深入推進“五有五好”基層關工委建設有力有效
全市各級關工委深入貫徹中辦、國辦《意見》和省、市《實施意見》,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建帶關建”工作機制,緊緊依靠各級黨委的重視支持,抓牢抓實基層關工委建設,為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注入新動能,進一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關工委主動作為、有關部門積極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關心下一代工作格局。市關工委將工作著力點放在破解基層建設重點難點問題上,深入開展“五有五好”基層關工委建設三年鞏固深化年活動,出臺《關于深入開展“五有五好”基層關工委建設的意見》并修訂“五有五好”基層關工委建設標準;與市委組織部聯合召開“五有五好”基層關工委建設推進會,扎實推進基層關工委建設提質增效;引導各地各單位配齊配強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關工委“帶頭人”,壯大“五老”隊伍;召開全市關工委經費保障座談會,為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經費支撐;健全完善基層關工委工作聯系點制度,采取實地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等形式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推動基層關工委查找和破解班子隊伍建設、保障機制建設、特色品牌建設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市關工委《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合力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獲全國關工委系統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各地各單位普遍把關工委工作納入黨委政府議事日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納入黨建工作重要內容,多措并舉落實經費保障。各市(縣)區、市直屬單位關工委相繼制定“五有五好”基層關工委建設實施意見,明確建設標準和目標任務。江陰市對66個“五有五好”村(社區)關工委和23個五星級企業關工委進行授牌。宜興市發文明確鎮(街道)、村(社區)、機關部門(條線)、企業、學校、派出所關愛工作站等六種類型的關工委“五有五好”建設標準。梁溪區針對新上崗的關工委成員,開辦新任關工委干部培訓班,印發指導性、操作性強的《梁溪區基層關工委工作實用手冊》。錫山區組織開展“最美“五老””評選活動和巡回宣講,增強“五老”榮譽感、歸屬感。濱湖區制訂完善《“五大員”爭先創優百分考核考評細則》,調動“五老”骨干工作積極性。市衛生健康系統關工委多措并舉挖掘、動員老專家、老主任充實“銀發人才庫”“銀發志愿隊”“‘五老’講師團”。市級機關關工委堅持多措并舉,做實做深做優“藍青工程”,打造品牌亮點。市法院關工委開展基層關工委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全覆蓋專項調研活動。經過不懈努力,全市現有各級關工委組織5241個,熱心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5.05萬余名,“五老”工作室283個,“五有五好”村(社區)關工委占比91.6%。
四、緊扣立德樹人,著力推動關工委三項特色工作提質增效
突出關愛保護,大力推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各級關工委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履行《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賦予關工委的法定職責,強化與政法等部門協同配合,充分發揮法治宣傳教育報告團、關愛工作團等作用,以深化未成年人“零犯罪”村(社區)建設為抓手,組織“五老”積極參與青少年法治教育、結對幫教、社區矯正、社會觀護、幫困助學、網吧監督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年共組織259個法治教育報告團、1865名法治教育報告員作普法宣講報告2761場次,聽講青少年84萬余人次;組織4673名“五老”結對幫教幫扶3873名失足、后進青少年,轉化率達95.2%;發動“五老”參與調解案件350起;發動社會力量資助困境學生1.24萬余人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市未成年人“零犯罪”村(社區)占比連續五年保持在98%以上。市關工委召開全市關工委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推進會,凝聚“預減”工作合力;組織關愛工作團17名成員赴句容省未管所與正在服刑的17名無錫籍未成年犯開展結對幫教活動;組織市公檢法司關工委分別掛鉤27所外來人員子女占比超過70%的中小學,量身定制法治教育方案;總結推廣江陰市各鎮(街道)由政法委員牽頭、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的經驗,建立健全“預減”工作長效機制;會同市教育局向300名困境學生發放關愛助學金50萬元,與市慈善總會聯合開展“關愛助學,牽手圓夢”助學項目,資助170名困境學生37萬元。2024年6月,在江陰市召開的全省關工委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推進會上,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明朝表揚無錫市、江陰市關工委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抓得實、力度大、效果好,特色鮮明、成效顯著。江陰市連續四年編印《青少年法治故事》發至各中小學,推動祝塘、新橋2個基層司法所建立關愛工作站。宜興市推動派出所關愛工作站工作經費和“五老”常務副站長工作補貼落實到位,交警大隊所屬的10個中隊全部建立關愛工作站。惠山區持續開展“五失”“四困”為重點的青少年群體全面排查工作,確保情況明、底數清、全覆蓋。市政法系統開展“愛心副校長”試點工作,并落實經費保障。市法院關工委、市檢察院關工委聯合市人社局關工委深入開展“法治教育關愛班”建設活動。市公安局關工委成立“護蕾”法治宣講團,拍攝制作6集法治宣傳片,推動各派出所關愛工作站與轄區單位、企業結成“關愛聯盟”。市人社局關工委推動各技工院校為614名“四困”學生建檔,健全完善常態化幫扶機制。據統計,全市建有江陰市“黃東法律工作室”、濱湖區“唐鳳鳴幫教工作室”等“五老”關愛工作室70余個。
堅持“五育并舉”,著力提升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水平。全市各級關工委全面貫徹中辦、國辦《意見》和省、市《實施意見》關于加強教育陣地建設要求,認真落實全省校外教育輔導站工作經驗交流會精神,著力推進輔導站“組織、功能、隊伍、制度”四項建設,健全完善“校站結合”長效機制,強化特色活動品牌建設,多措并舉增強吸引力、提升參與率,著力推動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提質增效。市關工委召開校外教育輔導站VR體驗館建設推進會,印發《關于在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中積極推廣應用VR技術的工作意見》,圍繞VR體驗館課程內容、經費保障、團隊建設、作用發揮、內部管理等提出明確要求;與市文明辦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校外教育輔導站工作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意見》,推動校外教育輔導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同步發展;舉辦培訓班,交流各地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的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購置35萬余元的電腦、投影機、復印機、會議一體機等設備獎勵扶持基層輔導站和電子閱覽室;在宜興市宜城街道談家干社區、梁溪區清名橋街道、錫山區東港鎮、惠山區洛社鎮石塘灣社區等7個校外教育輔導站建成VR體驗館;開展校外教育輔導站優秀活動項目視頻征集評選活動,26個優秀視頻獲表彰;與市文聯共同開展“筑夢未來·點亮希望”文藝助力青少年成長活動;攜手市慈善總會、市少年宮和優秀社會組織,豐富輔導站活動內容,機器人編程、生命教育、國防軍事等方面課程受到青少年及家長好評。江陰市加強青少年勞動教育基地建設,印發《關于加強青少年校外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宜興市持續推進老教師家庭輔導站建設,全市共建有569個老教師家庭輔導站。梁溪區各輔導站積極與附近的中小學建立健全密切協同的領導機制和各盡其責、合作有序的工作機制。惠山區推動各輔導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家庭教育指導站等共建共享,并發動71個公益組織參與辦站。經開區以品牌建設為抓手,高標準推進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傾力打造青少年成長“加油站”。市農業農村局關工委堅持典型引路,累計建立市級青年農民創業示范基地51家,青少年現代農業教育實踐基地25家。據統計,全市現有各類輔導站(點)3757個,電子閱覽室921個,配置電腦6105臺;參加輔導站工作的“五老”有13054名,在職教師有11970名,其他志愿者有4876名,全年輔導學生108.5萬余人次。
貼近企業需求,奮力推動企業關工委工作高質量發展。各地強化黨建引領,全面落實“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堅持聚焦重點、典型引路、分類指導,推動企業關工委工作提質增效。市關工委舉辦全市企業關工委干部培訓班,交流工作經驗,提升工作本領,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企業關工委工作高質量發展;選樹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地鐵集團、江陰市貝德集團、錫山科創園、無錫惠聯熱電等企業關工委先進典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新質生產力代表企業建立關工委;與市總工會聯合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思政教師進企業”活動,助力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與市報業集團聯合開展10期“黨報小記者看無錫”活動,組織青少年參觀新質生產力代表企業;對企業青年職工持續進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宣傳教育,為加快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貢獻力量。市民營經濟關工委連續14年開展“光彩·博愛”基金“金秋助學”活動。江陰市在鞏固提升民營企業關工委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實現14家市屬國企關工委組織全覆蓋。宜興市企業關工委綜合服務團創新宣講形式,將授課內容制作成短視頻發送給企業青年員工。新吳區推動10家區屬國有企業以及日聯科技、朗新科技等新質生產力相關民營企業成立關工委。據統計,全市現有民營企業關工委3343家,外資企業關工委251家,國有企業關工委35家。
五、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全市各級關工委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的重要部署和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聚焦學校關注、家長關心、社會關切的實際問題,積極發揮關工委在配合學校教育、助力家庭教育、開展社會教育中的作用,推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為摸清不同類型家庭教育現狀以及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意見建議,2024年7月至11月,各級關工委全面發動、上下聯動、有序推進,組成調研小組926個,對1579個家庭入戶調研,積極參加全省關工委“進萬戶”專項調研活動。市關工委印發實施意見,對基層關工委參加“進萬戶”專項調研提出明確要求;相繼召開全市關工委“進萬戶”專項調研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和推進會議,加強統籌指導,落實具體措施;組成專題督查組,由主任、副主任分別帶隊赴基層關工委和工作聯系點,就關工委組織建設、“進萬戶”專項調研等工作開展督查檢查;形成“進萬戶”專項調研報告報送市委和省關工委,市委杜書記批示后,省關工委張連珍主任也接著批示:小剛書記的批示對無錫市關工委工作是鼓勵、肯定。語言樸實,要求明確。希望無錫市關工委進一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論述、指示、批示精神,在已取得優良成績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更上層樓。按照關愛青少年生命健康“潤心”行動要求,各地還依托校外教育輔導站等陣地建立“陽光心靈驛站”,積極開展青少年心理疏導和生命健康教育。江陰市組織動員160多名有法律、教育、心理等專業特長的志愿者組成家庭教育講師團,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經常化的家庭教育服務。錫山區關工委與區婦聯聯合打造“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構建“區—鎮(街道)—村(社區)+企業”三級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推動家庭教育指導項目進學校、進輔導站、進企業。新吳區組建“關愛明天”心理健康服務團,編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手冊》。市教育系統關工委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家庭教育指導專家、德育骨干、優秀教師等常年奔波在校園內外開展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市精衛中心關工委依托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開展各類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助力健康成長的公益活動。
六、加強自身建設,為關工委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全市各級關工委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對關心下一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切實加強自身建設,關愛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有了新提升。市關工委著重抓好學習培訓、宣傳報道、“網上關工委”建設、制度建設等工作,舉辦全市基層關工委干部培訓班,來自基層的150多名“五老”和在職干部圍繞推進關工委工作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研討交流;舉辦全市關工委通訊員骨干培訓班,對各類稿件進行分析點評,解讀關工委自辦宣傳平臺特色要求,明確宣傳報道重點;召開全市關工委宣傳工作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推動關工委宣傳工作和主題教育邁上新臺階;進一步辦好彩印版季刊《無錫關工》、工作網站和“無錫關工委”微信公眾號;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出臺包含20項管理制度的《規章制度匯編》;新建關心下一代工作圖書閱覽室;在辦好無錫日報“關愛下一代”專欄的基礎上,與市報業集團聯合拍攝制作6個“關愛微記錄”“關愛微課堂”短視頻;與市廣電集團持續聯合辦好“五老”講紅色故事節目,全年共播出50期,受眾達410萬人次,受到青少年及家長歡迎和好評。各級關工委在中國關工委、省關工委《中國火炬》《薪火》發稿18篇、58篇,宣傳報道工作呈現量質齊升的嶄新局面。宜興市、梁溪區、濱湖區、經開區等關工委定期開展通訊員培訓交流活動。錫山區在《新錫山》開設新聞專欄,連續9年舉辦情系未來事業新聞競賽。新吳區健全完善學習培訓制度,舉辦“五老”志愿者暨特色團隊百名骨干培訓班、關工委工作者和融媒體記者業務培訓班等。
以上成績的取得和良好工作氛圍的形成,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及省關工委悉心指導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總結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問題和不足。主要是基層關工委建設和工作發展不平衡;部分基層關工委領導班子比較薄弱,工作能力不足,工作無起色;青少年不斷變化發展的新需求新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把握,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等。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調查研究,切實加以解決。
2025年工作要點
2025年全市關工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和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深化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廳字〔2021〕46號,以下簡稱《意見》)及省、市《實施意見》,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青少年為根本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推動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強化政治引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關心下一代工作
1.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引導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2.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引導青少年堅定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培養堅強意志品質。
3.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和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創新思路和務實舉措。上半年聯合市委組織部、市文明辦舉辦全市基層關工委干部培訓班,開展關心下一代工作學習研討和理論研究,不斷深化對新時代關工委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二、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主題教育,團結教育廣大青少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4.深入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開展2025年“老少同聲愛國情 同心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推動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5.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組織“五老”報告團、宣講團進學校、村(社區)、企業等,持續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和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上半年召開報告團宣講工作座談會。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統籌各類教育資源和直播平臺,擴大教育覆蓋面,提升針對性、實效性。
6.圍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用好本地紅色資源,通過尋訪抗戰英烈事跡、參觀抗戰教育基地、講好抗戰英雄故事等形式,引導青少年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7.聯合市委老干部局、市文明辦、市教育局等部門開展“五老”電視訪談、“黨史教育進校園”等活動,組織“五老”骨干參加“五老”講紅色故事節目錄制和“關愛微記錄”“關愛微課堂”短視頻拍攝,組織參加老少同臺節目展演、“科技強國夢 童心創未來”主題征稿等活動。
三、扎實推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
8.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與政法、教育等部門協同配合,積極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和違法犯罪防治體系建設,組織“五老”參與青少年法治教育、關愛幫教、社區矯正、社會觀護及專門學校建設等工作。
9.持續推進“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不斷發展壯大“五老”普法隊伍,以初中學生、技工院校學生、專門學校學生、外來務工人員未成年人子女等為重點,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升法治宣傳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健全完善市政法各單位關工委與重點學校法治宣傳教育掛鉤聯系工作機制,動員市(縣)區關工委與轄區內重點學校建立法治宣傳教育掛鉤聯系工作機制。
10.圍繞推進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村)建設,以“五失”“四困”青少年為重點,精準開展結對幫教、幫困助學、法律援助等服務,發揮“五老”在幫教失足青少年、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工作中的獨特作用。協助政法部門,構建鎮(街道)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長效機制,落實常態化措施。適時召開全市關工委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座談會。配合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做好流動兒童、孤殘兒童、困境兒童等青少年弱勢群體關愛保護工作,會同市教育局和市慈善總會繼續做好關愛助學金發放工作。
11.進一步深化公安派出所關愛工作站建設,提升工作站質效。積極助力政法各單位關工委在有條件的地方試點推進鎮(街道)綜治中心、司法所、法庭(檢務)等關愛工作站建設。積極推廣“愛心副校長”工作機制,發揮“愛心副校長”作用,年內實現各市(縣)區試點全覆蓋。
12.會同市文廣旅游局等部門,深化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加強“五老”義務監督員隊伍建設,積極參與網吧義務監督、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等工作,配合建立我市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
四、著眼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推進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13.堅持立德樹人辦站宗旨,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建帶關建、關建帶站建”辦站機制,按照“強內涵、提質量、上水平”工作要求,強化“組織、功能、隊伍、制度”建設,高質量完成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各項目標任務。
14.按照市文明辦、市關工委《關于推進校外教育輔導站工作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意見》要求,推動校外教育輔導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共建聯建,在輔導力量、活動場所、活動項目等方面互通互用、資源共享。在鎮(街道)輔導總站、村(社區)中心站、自然村或居民聚居小區分站(點)三級網絡基礎上,探索建立市(縣)區級校外教育輔導總站。
15.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緊貼青少年需求,以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科普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為重點,創新活動形式,強化校外教育基地建設和特色活動品牌建設,增強吸引力、提升參與率。
16.鞏固完善“校站結合”工作機制,動員組織更多在職教師進站工作,落實考評獎勵和經費保障,持續擴大“五老”、在職教師和有一技之長的志愿者為主體的輔導員隊伍。
17.持續推進輔導站VR(虛擬現實技術)體驗館建設;攜手市文聯、市慈善總會、優秀社會組織等,豐富輔導站活動內容;繼續獎勵扶持基層優秀輔導站,推薦輔導站優秀活動視頻。
五、充分發揮“五老”優勢作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企業發展
18.貫徹中國關工委《關于加強新時代企業關工委工作的意見》,將企業關工委工作和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堅持“黨建引領,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統籌推進企業關工委工作。積極探索在各類科技園區、專精特新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中建立關工委組織。
19.加強企業關工委班子建設,選優配強企業關工委“帶頭人”及常務副主任,切實將企業關工委組織和“五老”隊伍建設好。通過成立青工教育講師團、企業關工委綜合服務團和老青結對等多種形式,深化青年職工愛黨愛國、愛企愛崗教育,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20.通過校企聯合、校站結合、與屬地共建等方式,加強青工活動中心、彩虹課堂和觀護幫教工作站等陣地建設,切實幫助青年職工及其子女解決實際困難。鼓勵引導企業積極參與關心下一代的公益事業。
21.重視搞好企業關工委干部培訓,提升整體素質和工作水平。扎實推進“五有五好”企業關工委建設。與市總工會聯合舉辦全市第二期企業關工委干部培訓班。
22.將企業關工委工作主動融入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在企業中開展的活動,形成關心下一代工作合力。會同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工商聯等部門加強企業關工委工作的指導和推動。
23.配合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深入開展“三扶兩創”工作。夯實全市農業系統關工委組織建設基礎,持續推進“五老”幫扶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青年農民創業示范基地和青少年現代農業教育實踐基地作用,借助媒體平臺廣泛宣傳“三扶兩創”成果,講好青年農民創業故事,助推“三扶兩創”工作邁上新臺階。
六、完善落實“黨建帶關建”工作機制,扎實推進“五有五好”基層關工委建設
24.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實現“五有五好”為目標,夯實基層關工委建設基礎,樹立一批在“五有五好”基層組織建設方面有創新的典型。
25.扎實開展“五有五好”基層關工委建設“三年鞏固深化年”活動,強化分類指導、開展專題調研。對基層“五有五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集中力量,采取措施,限期改進,扎實推進“五有五好”基層關工委建設落地落細落實。下半年召開全市“五有五好”基層關工委建設經驗交流會。
26.不斷優化和完善基層關工委的班子配備,建立常態化更新補充機制,及時把新退出領導崗位、身體健康、熱愛青少年工作、有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的老同志充實進各級基層關工委領導班子。
27.繼續完善“五老”隊伍的知識和人員結構,依靠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的關心支持,及時把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專業技術特長的退休人員吸收到“五老”骨干隊伍中來。加強“五老”工作室、特色團隊建設,健全完善“五老”登記注冊、表揚激勵、看望慰問等制度。制定《關于加強“五老”工作室建設的意見》。
28.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關工委成員單位聯席會議機制,把基層關工委建設的目標任務融入相關部門工作,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適時召開市關工委成員單位聯席會議。
29.切實抓好條線關工委建設,調整充實領導班子,強化工作保障。加強各級關工委辦公室隊伍建設,暢通成長進步和培養選拔渠道。
七、助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30.認真落實教育部、中國關工委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和教育部、中國關工委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積極發揮關工委在配合學校教育、助力家庭教育、開展社會教育中的作用,助力構建定位清晰、機制健全、聯動緊密、科學高效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31.立足青少年工作新情況新問題,在“進萬戶”專項調研基礎上,深化開展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課題研究,努力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工作舉措和實際成效。
32.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加強家庭教育宣講團建設,持續深化“‘五老”’弘揚好家教好家風”活動,參與辦好家長學校,動員更多“五老”擔任“代理家長”。
33.積極參與“潤心行動”,通過在輔導站設立陽光心靈驛站、談心屋等,積極開展青少年心理疏導和生命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八、堅持務實創新,推進關愛服務體系和關愛服務能力建設
34.鞏固拓展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堅持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確保關工委系統風清氣正。以更高站位、更廣視野謀劃推進關工委工作,不斷增強服務大局、服務青少年的本領。
35.深入推進網上關工委建設。強化網上育人陣地和平臺建設,打造線上品牌課程,持續推進網絡直播間建設以及短視頻制作、傳播和使用,為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注入新動能。
36.堅持問題導向,常態化開展調查研究。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以及關工委組織建設、班子建設、隊伍建設、機制建設、品牌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深入開展調研活動,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
37.堅持“創特色、樹品牌”的工作導向,創新工作載體,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工作品牌。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以標桿引領、品牌創新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展。
38.加強宣傳工作,營造良好氛圍。結合中國關工委成立35周年,提升宣傳工作力度,為關心下一代事業凝聚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加強與主流媒體和新媒體的聯系,與市報業集團聯合辦好《無錫日報》“關愛下一代”專欄,與市廣電集團聯合辦好“五老”講紅色故事節目,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