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關工委小海燕記者團走進大西南: 燕舞蹁躚西南行(三)
發布日期:2025年05月21日 來源: 徐州市關工委 作者: 陳曉 王超
山路深入重慶。在渣滓洞前,我們步履沉緩“鐵窗詩神”的文字還滾燙,《挺進報》的墨跡仍未涼。白公館的地下刑室幽暗陰沉,令人發毛。當我們在歌樂山下莊嚴宣誓時,臉上推下了一層稚氣,住宿寫稿時,心中頗為不定:我們為了明天而熟睡,但我們又如何知曉歷史的那一扇扇門后的人兒有沒有明天!而我們現在卻生活在他們的 “明天”之中。
回行途中我們投住的陜西文家廟村老山上矗立著一座豐碑,毛主席的侄兒毛楚雄等三烈士長眠在這里,毛主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詩詞,我們百感交集,當晚我們在山上緬懷先烈,舉行了篝火晚會,頌詩詞,引高歌,并為三位烈士獻上同學們親手編的花環。當黑夜閉上星星的眼睛,歷史會委托早晨最柔和的陽光撫摸碑座上的文字和先烈們光輝的一生。
三
野鴿子,打開你的眼睛
飛往何處?在永久之中——海子《野鴿子》
我們在武陵源的第二天,采訪了當地環保局毛局長,旅游局李局長和覃局長,在行政大樓內我們看到正對門有塊黑板,上面赫然掛著衛生沒有合格的單位名稱,每層樓間還有長方形的“煙灰盆”寬大方便。
采訪中,小記者們就經濟發展與環保間的沖突,少數民族文化,游客量增大后的環保工作等各類問題向領導們請教。最令小記者們深受觸動的是環保局對游客采取的“十六字令”——你扔我撿,不罰分文,教育為主,以德為人。仔細品味,回味無窮。
責任編輯:唐子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