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縣關工委以“撐傘護航”品牌為主線,從四個方面對前一階段工作進行總結
一、體系化布局,做到“三個全覆蓋”
組織全覆蓋:鄉鎮、社區、成員單位關工委“應建盡建”,并配套考評細則,形成“聯席—聯動—聯戰”閉環,解決了以往“條塊分割、資源分散”的痛點。活動全覆蓋:全年198次紅色教育活動覆蓋所有重要節點(清明、六一、國慶等),實現“月月有主題、季季有高潮”。幫扶全覆蓋:16年不間斷的“綠色家園”幫扶月+常態化“五老”幫扶會,困難兒童動態臺賬與“一人一策”精準匹配,無遺漏、不斷檔。
二、紅色鑄魂,從“活動”走向“課程”
資源深挖:把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抗聯密營等37處紅色點位串珠成鏈,開發“行走的思政課”4條精品線路,變“參觀”為“研學”。內容深化:針對不同年齡段設計“小紅軍體驗營”“紅色故事我來講”等分層課程,實現幼兒園到高中“縱向貫通”。隊伍深耕:建立“‘五老’宣講人才庫”,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
三、幫扶落地,突出“三個轉變”
資金保障由“零星捐贈”轉向“定向基金”:與縣慈善總會聯合設立“撐傘護航”專項基金,注入9萬元,實現幫扶資金“蓄水池”常態化。幫扶方式由“給錢給物”轉向“扶志扶智”:在33次幫扶活動中,形成“物質+精神+能力”三維幫扶模式。過程管理由“年終總結”轉向“動態跟蹤”:依托“‘五老’工作室”建立幫扶檔案電子系統,困難兒童學業、心理、健康三類數據實時更新,幫扶成效可量化、可追溯。
四、品牌迭代,實現“三個升級”
場景升級:把“‘五老’工作室”升級為“多功能成長驛站”。傳播升級:打造“靖宇護未”抖音號,全年發布116篇優秀經驗信息。機制升級:首創“關工委+社工+志愿者”三方協同機制,破解“五老”隊伍年齡偏大、專業力量不足難題。
靖宇縣關工委“撐傘護航”品牌創建呈現出“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并重、紅色傳承與精準幫扶并舉、傳統優勢與數字賦能并行”的鮮明特征,升級為“縣域青少年保護治理的集成平臺”在全市乃至全省關工系統形成一定的示范效應。
責任編輯:張勤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