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東寧,惠風和暢;職教周啟,萬象更新。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5月12日,東寧市職業教育活動周中的“職教出海展示日”拉開帷幕。22位來自俄羅斯教育一線的教師走進“人工智能+課堂”,開啟了一場跨越國界的科技與人文交融的教研之旅。
智慧課堂:科技賦能職教新生態
在周玥老師的沉浸式俄語專業課中,智能教學大屏生動演繹“一帶一路”中俄班列跨越亞歐大陸橋的動畫場景。DeepSeek語音庫精準解析俄語發音細節,其對方言與標準口音的智能辨識能力令俄羅斯教師贊嘆不已。課堂獨創的“雙鏡效應”教學模式更成點睛之筆——中國學生通過虛擬仿真技術“置身”紅場對話,俄羅斯教師則通過互動見證中國職教的創新實踐。東寧市關工委領導充分肯定了科技與教育融合的示范意義,并強調:“職業教育要立足時代需求,以技術為引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能人才。”
智能教研:人工智能在課堂教學的應用
學校人工智能研盟骨干教師馬雯鈺為俄羅斯教育同仁作《人工智能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專題講座,系統闡釋AI實時生成學習畫像、智能批改發音缺陷等核心技術。中俄雙方教師圍繞技術細節展開深度研討,現場操作與掌聲交織,生動詮釋科技賦能教育的時代圖景。雙方提出“以技術共享促進國際職教合作”的倡議,為未來中俄職教資源互通奠定基礎。
非遺工坊:非遺工坊上演中俄文化互鑒
教研活動的余溫未散,中俄教師的藝術探索已延伸至非遺工坊。在關工委“傳承文化根脈,培育匠心精神”的倡導下,俄羅斯教師手持刻刀體驗“新中式”剪紙,將克里姆林宮輪廓融入東方美學;中國學生則以樺樹皮作畫,用俄式筆觸勾勒水墨意境。工坊內,非遺技藝與異域文化碰撞,方寸之間完成跨時空的美學對話。關工委領導表示:“文化互鑒是職業教育的靈魂,要讓學生在技藝傳承中感知世界多元之美。”
俄羅斯訪學團領隊高度評價此次活動:“此行深切感受到中國職業教育的三維價值——人文溫度、創新力度與全球視野。”東寧市關工委總結強調:“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協同發力。未來,我們將繼續以科技為楫、文化為帆,深化國際交流,培育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競爭力的新時代工匠。”
責任編輯:唐子韜